返回 抗战从瞄准开始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六十一章 金陵保卫战(三)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楼小说]https://m.shulou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nbsp;   战术的成功和战役的胜利并不能划上等号,但是前者的实现,却是后者实现的最基本保证,所以当金陵保卫战结束后,伍伺仁才会有了“东方战神”的美誉。

    伍伺仁自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责任,所以曾经跟常凯申约法三章,第一条就是他有在整个战役期间生杀予夺的大权,因此当身处江城的常凯申得知伍伺仁处决了孙元良后,并没有发火,反而认为他雷厉风行,稳定了军心。

    现在伍伺仁所指挥的这场战役,由于敌我之间的实力对比过于悬殊,先期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防御,针对金陵整个古城的防御。

    但是防守也并不等同于被动挨打,那只是消极防守,最终只会坐等灭亡,伍伺仁骨子里最喜欢的作战方式是进攻,即便是在被迫进行防守的时候,他也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,进行局部的、有限度的反击作战。

    按照伍伺仁的构想,这次的金陵保卫战,他决定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:外围防御作战阶段、城市巷战阶段、反攻撤退阶段。

    他要将整个金陵城变成一座巨大的泥潭,让东瀛来犯之敌深深陷入其中。

    当然,作战的主要构想是制定出来了,但具体如何去打,最终还是要靠士兵的斗志、士气和毅力。

    这次战役对于伍伺仁所统领的十万将士来说,将会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博弈,如何鼓舞士兵们的士气,令他们在绝地困境中坚持战斗下去,是伍伺仁首先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何激励金陵十万守军的斗志,在这个问题上,伍伺仁结合脑海中的各种战例做了专门的思考。

    首先他认为必须让每一名指挥官先保持对战役必胜的信念,这一点至关重要,所以除掉了孙元良后,他给所有参战高级将领讲述了华夏和东瀛的优劣对比,而且把金陵之战的大部分细节都告知了这些将领,让他们感觉这一仗我方还是占据优势的,依据伍伺仁的计划还有得打。

    其次,就是树立典型的英雄事例。拿破仑曾说过:“如果给我足够的勋章,我将可以征服整个世界。”

    对于军人来说,在战斗中生,在战斗中死,这就是他们的宿命。而华夏军人还多了杀身成仁的特俗意义,在华夏士兵看来,抵抗东瀛侵略者就是保家卫国,不让子孙后代被人奴役,为了这些在场上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    最后,伍伺仁公开承诺,在金陵保卫战中牺牲的所有人员,他们的父母妻儿都会由伍家负责发放救济补助,保障能够有温饱的生活。

    当伍伺仁把这些宣布出来后,很明显参战人员的士气都提升了起来,没有了后顾之忧,这些朴实的士兵已经做好了玉碎瓦全的准备。

第六十一章 金陵保卫战(三)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