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382章 这账还是算得过来的!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楼小说]https://m.shulou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去年一共调度了600万石粮食,路途损耗200万石。主要的粮食来源还是河南道南部、淮南道和江南东道,其中庐州、寿州、滁州、和州等地粮食出产最多。”

    刘晏面容俊秀,衣着素雅,说话的语气很温和,不快不慢,又非常清晰。

    他身上有一种淡定从容的气度,让人感觉如沐春风。

    李倓不由得惊讶,没想到去年刘晏竟然从东南调了600万石粮食过来!

    这个数额,远远超过了李倓的预期。

    “臣到庐州和寿州做过实地考察,那里的每一亩田产量,已经达到两石,臣认为是曲辕犁之功。”

    曲辕犁更快更深。

    这是能用肉眼看见的。

    更深,种子可以很好地播种进去,不会流……哦不对,不会浮出来,而且更安全,营养物质更好。

    所以产量自然会提高。

    “曲辕犁有普及下去吗?”李倓问道。

    “去年一年,淮南道各州几乎都在用曲辕犁了,由各州刺史推行。”

    刘晏补充道:“臣听说,太湖周围的水稻亩产超过两石,大概到了两石半。”

    李倓赞叹道:“看来卿在淮南道和江南东道兴建的水渠是有奇效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都是在陛下的指使下完成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功劳是你的。”

    李倓话语一转,说道:“淮南道和江南东道的经验,可以推行其他各道吗?”

    “可行是可行,但臣觉得淮南道和江南东道部分州的产量去年能明显提升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原因?”

    “陛下当初在淮南道和江南东道等州查处过并田,还田于民,臣对比过推行均田的州和田地兼并严重的州,推行均田的州,产粮明显更多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李倓明知故问道。

    “那是百姓自己的田,他们种得更加用心。”

    “说得对!”李倓道,“那是百姓自己的田,他们更愿意种!这是人之天性使然!”

    “所以这件事,恐怕非臣能办到。”

    “你可以!”李倓说道,“朕此次召你回来,可不只是后勤,打算让你来做户部尚书。”

    刘晏吓了一跳,他连忙起身,拜道:“臣何德何能,如此重要的职位,臣恐怕难以胜任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你无法胜任,这世间恐怕没有人能胜任了。”李倓看着刘晏,他非常欣赏刘晏办事的态度。

    心细如尘,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,仔仔细细。

    “臣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,承蒙陛下提携到江东,后升为苏州刺史,已经感激涕零,臣既没能帮陛下平定叛乱,亦没有为国库再增添半分钱财,才疏学浅,若是成了户部尚书,恐怕难以服众。”

    “谁说没有帮朕平定叛乱的!是你在东南调度了六百万石粮食,才确保京师有粮食可以吃!你想想,如果没有你调度的那些粮食,关中将会如何?”

    “圣人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个户部尚书你当定了!如你所言,现在国库要增收,各道土地又要改制,这些都需要你来处理!”

    国库增收和支出,钱财调配,这些工作是户部左侍郎负责的。

    土地、户籍这些是户部右侍郎负责的。

  &

第382章 这账还是算得过来的!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