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日本的传统艺能:下克上!【4200】[2/2页]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书楼小说]https://m.shulouxs.org最快更新!无广告!
p;nbsp会津藩虽是幕府最倚重的雄藩之一,但其国力并未达到横压天下的程度,总石高只有20万石出头。
nbsp讨长军团中的不少藩国的级别——比如尾张藩与越前藩——都比会津藩要高得多。
nbsp没实力,没资历,没威望……如果松平容保能顺诸将的意,不触犯诸藩的核心利益,那大家还愿意尊他是“盟主”。
nbsp可如果松平容保跟大家对着干……那发生“下克上”,只不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
nbsp不论如何,现实中是不存在“如果”的。
nbsp就在发动总攻的前夜,以西乡吉之助为首的诸将涌入松平容保的营帐,联名要求松平容保停止进攻。
nbsp他们给出的理由如下:长州已受到严惩,没有攻陷萩城的必要,就此罢兵吧。
nbsp这种根本站不住脚的理由,松平容保自然是不会接受。
nbsp他虽奋力抗争,但……很遗憾,变为“孤家寡人”的他已是孤木难支。
nbsp就这样,一夜间,松平容保被架空,丧失了对讨长军团的控制。
nbsp翌日,在西乡吉之助的领衔下,诸将饶开松平容保,擅自跟长州媾和。
nbsp他们向长州开出了如下四项条件——
nbsp其一,交出当初主张进攻京都,引发“京都夏之阵”的那三位家老(福原越后、国司信浓、益田右卫门介)的首级。
nbsp其二,毛利敬亲父子谢罪。
nbsp其三,拆除山口城。
nbsp其四,交出寄居长州的5名公卿。
nbsp西乡吉之助向长州藩的君臣们保证:只要完成这四项条件,他们就会立即撤兵,绝不食言。
nbsp最后一项条件所提及的“5名公卿”,正是因“八月十八日政变”而被迫离开京都的公卿们。
nbsp当初逃离京都的公卿一共有7人。
nbsp其中之一的锦小路赖德已在数月前病死。
nbsp同为“七卿”之一的泽宣嘉则是下落不明。
nbsp因此,只剩下以三条实美为首的5位公卿。
nbsp跟灭国相比,这样的条件已是无比宽松。
nbsp坐镇萩城的长州军将领们——他们都是桂小五郎和高杉晋作的嫡系——在经过简单的商议后,一致决定接受这4项条件,结束战争。
nbsp当然,停战与否,得要长州藩藩主亲自拍板。
nbsp话虽如此,但谁都没把长州藩藩主的意见当一回事儿,反正不管说些什么,他都会点头同意。
nbsp果不其然,因为被剥夺偏讳,所以目前已从“毛利庆亲”改名为“毛利敬亲”的“就这么办侯”,在听闻大家都力劝他接受议和后,不负众望地这般回答道:
nbsp“嗯,就这么办吧!”
nbsp在径情直遂地获得毛利敬亲的应允后,萩城内外的两军将领心照不宣地推进和谈进程。
nbsp桂、高杉二人的心腹们不仅麻利地杀了3位家老,还将狱中的4名参谋(竹内正兵卫、佐久间佐兵卫、中村九郎、宍户左马介)也都斩首。
nbsp毛利父子毕恭毕敬地呈交谢罪书。
nbsp前三项条件都很好办,唯独最后一项条件比较麻烦。
nbsp当时5名公卿由朝廷的死忠人士们保护,他们不愿交出5名公卿。
nbsp幸运的是,西乡吉之助等人收到毛利父子的谢罪书,并且视察过山口的破城进度后,感到十分满意,不等毛利家交出五名公卿便直接撤军。
nbsp如此,讨长军团原地解散。
nbsp二十万大军分崩离析,诸军各回各藩。
nbsp松平容保有心继续坚持,却已是无力回天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nbsp讨长军团解散后,他能指挥的部队只剩下自己直属的会津军,约莫二千号人。
nbsp就凭这点兵力,莫说是攻下萩城了,连保住目前打下的地盘都办不到。
nbsp于是乎,他也只能黯然撤军。
nbsp动员了足足二十万大军,声势浩大的“长州征伐”,就此落幕……落了个虎头蛇尾的结局。
nbsp不仅没能攻陷萩城,就连先前打下的地盘也全部吐出。
nbsp换言之,他们这一仗算是白打了!劳民伤财却又一无所得!
nbsp在阅读完卷轴上的内容后,青登许久没有说话……
nbsp他默默地收起卷轴,然后直勾勾地紧盯眼前的虚空,作沉思状,动也不动……
nbsp乍一看去,他似乎非常平静。
nbsp可实质上,但凡是了解青登的人,都知道这是他愤怒到极致的表现!
nbsp此时此刻,他全凭自己的坚韧心性与优秀涵养来压制怒火。
nbsp他强迫自己恢复冷静,待心绪稍稳后,他开始细数此战的所有细节、过失。
nbsp为什么这场本应必赢的作战,竟会以此等结局收场?
nbsp不一会儿,他总结出两条原因:
nbsp一方面他高估了松平容保的能力。
nbsp另一方面,他低估了西乡吉之助的野心。
nbsp实质上,前者并不算是什么错误。
nbsp讨长军团的将领虽多,但其中既有足够的地位,又能让青登信任的人,就只有松平容保。
nbsp除了松平容保之外,他没有别的可以信任、能够委以重任的对象。
nbsp也就是说,青登当时压根儿就没得选,只能去相信松平容保。
nbsp若让其他人来掌管讨长军团,绝对会招致更加严峻的后果。
nbsp诚然,松平容保犯了错误,不顾诸将的意愿,强行要求攻城,直接引发军团的分裂。
nbsp可导致作战失败的罪魁祸首,并不是松平容保,而是西乡吉之助!
nbsp西乡吉之助的用意,已经是司马昭之心——路人皆知!
nbsp狗屁的火药受潮!狗屁的装备受损!尽是一些拙劣的借口!
nbsp他摆明了就是想要保住长州,不让长州在此战中灭亡!
nbsp青登有理由相信:诸将的“下克上”,是西乡吉之助在幕后推动的!
nbsp西乡吉之助的“骑墙”,有目共睹。
nbsp自打“黑船事件”以来,在西乡吉之助的统率下,萨摩一直在“尊攘”与“佐幕”之间摇摆,将“统战价值”发挥到极致。
nbsp“骑墙”并非过错,倒不如说,这是很高深的政治智慧。
nbsp像西乡吉之助这样将“骑墙”玩出花来的好手,实在少见!
nbsp*******
nbsp*******
nbsp新的一月到来啦!手头有月票的书友,请务必投月票给本书哇!(流泪豹豹头求月票!求推荐票!(豹头痛哭
nbspPS:在史实中,“长州征伐”就是这么草草结束的。前线将领无视德川家茂的意愿,擅自与长州签订和约,把德川家茂气得半死。德川家茂要问责时,诸将还给他甩脸色。
喜欢。
第103章 日本的传统艺能:下克上!【4200】[2/2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